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神经病学论文_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脑卒中后肩手综

文章目录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检查结果比较

二、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检查结果比较

三、两组SSR结果比较

讨论

文章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的神经传导测定及交感皮肤反应(SSR)变化特点,探讨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脑卒中及SHS诊断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于泰安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脑卒中患者共72例,性别不限,年龄36~86岁,分为SHS组(40例,伴有SHS)和对照组(32例,不伴有SHS),分别对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进行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测定及手部SSR测定,分析健侧和患侧及两组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偏瘫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较健侧明显降低(P<0.05);而偏瘫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尺神经末端潜伏期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S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较健侧延长(P<0.05)。两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动作电位(SNAP)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偏瘫侧均较健侧下降明显(P<0.05);SHS组尺神经SNAP波幅偏瘫侧较健侧下降明显(P<0.05)。两组SSR患侧波幅较健侧波幅升高(P<0.05)。结论:神经传导测定及SSR检查可以作为脑卒后周围神经损伤的客观评估手段,但不能单独作为SHS的诊断手段。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R7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