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mRNA技术能否斩获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冠疫情的肆虐让mRNA技术成为今年的明星技术,在新冠疫苗研发方面mRNA技术脱颖而出,研究周期短的优势使得首批问世的新冠疫苗是基于mRNA技术。而在一年多前,疫苗从研发到上市往往要经历8至20余年的时间,也从未有任何一个国家批准过mRNA疫苗。mRNA新冠疫苗的问世及在全球的推广掀起了一场重要的医学革命,该技术在抗肿瘤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待开发。为mRNA技术的应用作出杰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Karikó和Weissman已经获得了包括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科学突破奖、拉斯克奖在内的多项大奖。如果从疫苗投放市场算起,这个获奖速度足以赶上疫苗的研发速度,足以见得该技术的重要。拿诺贝尔奖对他们来说只是时间问题,很多科学家相信5年内该技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也有不少人断定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会被mRNA技术摘取。
上个世纪有科学家发现将mRNA注入到小鼠体内会在小鼠体内表达活性,能够产生相关蛋白,这是mRNA疫苗的雏形。然而该技术在当时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注入体内的mRNA会被免疫系统视为病毒遗传物质而被清除掉,这样该技术逐渐被人淡忘。后来Karikó和Weissman对mRNA进行了修饰,将假尿苷添加到mRNA中,这样mRNA就会免遭免疫系统的攻击,继而可以在机体内产生相应的蛋白。
Karikó和Weissman无疑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呼声最高的科学家,但能否斩获斩获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不见得一路畅通。
不同的大奖有不同的规则,能够很快获得科学突破奖(奖金额达300万美元)及拉斯克奖的青睐并不见得能够立即获得诺贝尔奖的赏识。诺贝尔奖是有名的“磨蹭鬼”,没有得到时间的考验不会轻易将大奖颁出去。mRNA新冠疫苗毕竟投入使用时间很短,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还需更多的数据去支撑,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诺贝尔奖曾经栽过跟头,向来谨慎的诺贝尔奖不见得能够立马将大奖送出去。
在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比较重要的试管婴儿技术是在首位试管婴儿出生32年后才获奖的;屠呦呦的青蒿素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广泛使用到2015年获奖也经历了三四十年的时间。早就广泛使用,并且呼声一直很高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也是到了去年才摘得诺贝尔化学奖。mRNA技术能让向来谨慎的诺贝尔奖一反常态地将今年的诺贝尔奖授给自己吗?
1957年,两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他们的获奖速度是诺贝尔奖100多年历史上最快的。从发表论文到获奖历时仅仅1年。和mRNA技术不同的是,杨振宁和李政道从事的是基础科学方面的工作,基础科学的影响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这是他们能够很快得奖的一个重要原因。mRNA技术不可能一直保持生命力,未来很可能会被其他技术取代。这一点使得发明该技术的科学家很难像杨振宁和李政道那样快速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