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学龄前儿童烧伤后的生理与心理干预治疗

学龄前儿童由于其本身活泼好动,很容易伤害到自己。而烧伤又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学龄前儿童不管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在烫伤之后很容易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和心理问题,因此对学龄前儿童烧伤后采取生理与心理干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1 疾病本身带来的变化

1.1生理变化

1.1.1 行动不便

儿童烧伤以后,由于患处的疼痛感以及对患处的包扎限制了患儿的活动,一些大幅度的动作难以施展,还有一些小的精细的动作也无法完成。有些患儿因为害怕疼痛,全身都不敢动弹,只能躺在床上或者趴在床上,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1.1.2 影响外观

烧伤是留疤概率较大的一类外伤。 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烧伤创面的恢复治疗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是重度烧伤或者是在烧伤后第一时间没有采取正确措施的,很容易在康复后留下大面积疤痕,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儿童的外貌,尤其当烧伤部位在面部时,对外观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1.1.3 伴随并发症

由于儿童发育尚未成熟,烧伤后病情发展变化快,所以相对来说儿童烧伤的伤情要重于成年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或对伤口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并发症,造成其他问题,影响以后的发育。

1.2心理变化

1.2.1 产生恐惧心理

烧伤带来的恐惧导致夜惊与哭泣频发。部分父母反映,孩子睡眠时出现肢体抖动、说梦话、大哭,或者极度粘着妈妈,要求抱着睡,不让碰患处等等。甚至每当看到烧伤留下的痕迹就会联想到伤害发生时的场景,给其带来心理创伤。

1.2.2 产生自卑心理

还有些儿童由于烧伤后留下了瘢痕,对容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觉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或者是听到周围人对自己容貌的议论,接触到了其他人异样的目光,因此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1.2.3 产生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患儿接受治疗时离开父母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因此也称为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不配合治疗,哭闹着寻找父母等。

1.2.4 社交减少

儿童烧伤引起的不舒适感和情绪问题影响患儿的游戏娱乐功能,导致部分患儿对游戏兴趣减弱、互动减少、沉默,甚至都不怎么理人、不愿意下地玩耍,要一直抱在怀里、不愿意和小朋友玩、变得内向,做事变得小心翼翼。

2 医护人员的干预治疗

烧伤后创面修复是一大难点,对于浅度烧伤,预后都较好,但深度烧伤所带来的病程长、治疗时间长、瘢痕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医护人员与家属,而瘢痕又给患者带来身心的双重打击。

2.1消除患儿恐惧心理

在治疗过程中,烧伤换药疼痛是烧烫伤患儿治疗中主要的问题,烧伤患儿换药的操作给患儿带来极大的恐惧,有些儿童由于从小打针而对医生产生恐惧,在加上烧伤带来的疼痛感,使得患儿烦躁、哭闹、恐惧、造成患儿严重的心理障碍[1],临床上常使用精神安慰配合+镇痛剂缓解疼痛,但镇痛药物使用不多,多数还是以精神鼓励为主。因此医生、护士在非治疗时间应该和患儿多亲近,沟通,让患儿意识到医生其实并不可怕,反而是来帮助自己的,从而让患儿更加信任医生,放松心情。对于深度创面应在家属知情理解的前提下,尽量及早手术治疗,及早修复创面,减少后期的瘢痕形成。

2.2告知康复训练事宜

面部烧伤后会遗留色沉或者瘢痕,严重影响患者出院后的社交,面对新朋友时会有自卑感。有些患者是女宝宝,颈肩部烧伤后,家长会考虑留疤后,将来不适合穿裙子、吊带装等一系列问题。医护人员要将患儿治愈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康复训练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时详细地告知患儿家长,让家长在有心理准备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配合医院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另外,除了面、颈部烧伤,手也属于特殊部位,不仅外露,还涉及功能活动。有研究表明,手部烧伤会影响学前儿童对生活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学前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阶段,并且生活中的各种技能离不开我们的双手,手部烧伤的儿童相对于手部没有损伤的儿童来说在技能学习方面稍显落后。医护人员可以在每次换药时有意识地引导患儿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家长也尽量让孩子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起居,锻炼下床行走或者是自己用餐具吃饭等。